好的,我们来直接进入正文。
很多护肤爱好者都熟知“刷酸”和“传明酸”这两个明星成分。刷酸(如果酸、水杨酸)是焕肤能手,而传明酸则是提亮、淡斑、抗炎的明星。当肌肤出现问题,很多人会想“强强联合”,在刷酸后立刻用传明酸来加强效果或舒缓。但这个做法,很可能适得其反。
本文将为您彻底解析,为什么刷酸后需要避开传明酸,以及正确的护肤流程应该是怎样的。
刷酸的本质是一个“破坏与重建”的过程。无论是医用刷酸还是家用酸类产品,其原理都是通过剥落老废角质、促进皮肤新陈代谢,来达到焕肤、祛痘、平滑肌肤的目的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皮肤经历了什么?
这个状态,我们称之为“屏障空窗期”。此时皮肤的首要任务是 “休养生息”和“修复屏障” ,而不是接受更多功能性成分的刺激。
传明酸本身是一个相对温和且稳定的成分,常用于改善色素沉着、淡化痘印和抗炎。但问题在于,市面上的传明酸产品并非单一成分,其配方环境可能对刷酸后的皮肤构成威胁。
1. 配方环境的潜在冲突:pH值的博弈
2. 产品配方的复杂性:不止是传明酸
纯粹的传明酸可能温和,但产品中常常会复配其他成分来协同增效,例如:
3. “酸”上浇“酸”的误解
虽然都叫“酸”,但传明酸(Tranexamic Acid)在化学结构上与我们常说的刷的“酸”(如果酸AHA、水杨酸BHA)完全不同。它不属于剥脱性酸,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和抗炎。
然而,从皮肤感受上来说,刷酸后皮肤已经处于高度警觉状态,任何外来的“酸”类物质,即使机理不同,都可能被皮肤视为一种“刺激信号”,从而引发不适。
记住一个核心原则:极简护肤,专注修复。
刷酸后的24-72小时内,你的护肤流程应该围绕以下三点:
重启时的小贴士:
时期 | 核心任务 | 推荐成分/产品 | 绝对避免 |
---|---|---|---|
刷酸后24-72小时 | 修复、保湿、防晒 | 神经酰胺、B5、透明质酸、积雪草 | 传明酸、维A醇、VC、其他酸类、去角质产品 |
皮肤完全恢复后 | 恢复功能护肤 | 可逐步重新引入传明酸等美白抗炎产品 | 再次刷酸(需间隔一定周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