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传明酸(Tranexamic Acid)因其卓越的美白、淡斑效果成为护肤界的热门成分。然而,不少人在使用含传明酸的产品后,出现了皮肤起皮、干燥甚至刺痛的问题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又该如何科学应对?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。
传明酸本身虽然温和,但其某些产品配方可能含有酒精或其他促渗成分,加速了水分蒸发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使用者同时在使用其他酸性成分(如果酸、水杨酸、A醇等),或采用了过于强力的清洁方式,传明酸可能会“雪上加霜”,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暂时性削弱,锁水能力下降,从而引发干燥、脱屑。
市面上的传明酸产品浓度从2%到5%甚至更高不等。对于初次使用者或敏感肌肤而言,过高浓度的传明酸可能带来刺激,导致皮肤应激反应,表现为泛红、灼热和起皮。
“美白心切”使得许多使用者忽视了建立耐受的过程,急于求成,每天高频次使用高浓度产品,皮肤来不及修复,最终导致角质层受损而起皮。
在干燥、寒冷的季节或环境中,皮肤本身水分流失就较快。此时若未加强保湿,再使用传明酸这类成分,起皮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一旦出现起皮、刺痛等不适,应立即停用传明酸及所有其他功效型(如刷酸、美白、抗老)产品。护肤流程精简至仅剩:温和清洁 + 基础保湿 + 严格防晒。让皮肤有喘息和自我修复的时间。
使用含有以下成分的护肤品,帮助皮肤屏障快速恢复:
避免使用面膜,尤其是片状面膜,在屏障受损期间可能引发水合过度,进一步削弱屏障。
待皮肤完全恢复后(通常需1-2周),可尝试重新引入传明酸:
切勿将传明酸与以下成分高浓度叠加使用:
如果确有需要,可早晚分开使用(如白天VC,晚上传明酸),并密切关注皮肤状态。